諫太宗十思疏 疏:ㄕㄨˋ
一、作者
1.
魏徵,字玄成,魏州人,唐太宗以其耿直,封之「鄭國公」。
2.
卒後,太宗曾說:「夫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;已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朕常保此三鏡,以防己過。今魏徵殂逝,遂亡一鏡矣!」 殂:ㄘㄨˊ
3.
歷史上,魏徵以敢於「犯顏直諫」著稱,其言論散見於「貞觀政要」。
二、文章
1.
本文選自「貞觀政要」論君道,全文以「思」為主,揭示「思國之安者,必積其德義」的主旨。
2.
疏:古代人臣像君王陳述意見的文體,屬於「應用文」的上行公文。 內容為「論說文」。
三、課文
1.
臣聞求木之長者,必固其根本;
欲流之遠者,必浚其泉源; 浚:ㄐㄩㄣˋ,通「濬」,挖深
思國之安者,必積其德義。
※排喻手法。 重點:安國當積德義。
源不深而豈望流之遠,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長;
德不厚而思國之治,雖在下愚,知其不可,而況於明哲乎?
人君當神器之重,居域中之大,將崇極天之峻,永保無疆之休,
※神器,借代「帝位」。 重點:身處高位,宜力求美善與治世。
※崇:轉品,形容詞轉動詞。 當:承擔 休:美善、福祉
不念於居安思危,戒奢以儉,德不處其厚,情不勝其欲,
斯亦伐根以求木茂,塞源而欲流長者也。
※斯:如同
2.
凡百元首,承天景命,莫不殷憂而道著,功成而德衰。有善始者實繁,能克終者蓋寡。 殷:一ㄣ,深 ~殷憂:艱困的時候
※重點: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 靡:ㄇ一ˇ,無
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?昔取之而有餘,今守之而不足,何也?
※提問手法。
夫在殷憂,必竭誠以待下;
既得志,則縱情以傲物。 ※縱情傲物:任性傲慢的待人
竭誠則胡越為一體,
傲物則骨肉為行路。 ※重點:勸君王以誠待人,誠則遠來,傲則親離。
雖董之以嚴刑, ※董:督責。
震之以威怒,
※倒裝用法。
終苟免而不懷仁,
貌恭而不心服。 ※意同: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。
※道:ㄉㄠˇ,通「導」
怨不在大,可畏惟人;載舟覆舟,所宜深慎。奔車朽索,其可忽乎?
※載舟覆舟、奔車朽索:借喻手法。
惟:為
※重點:民心向背為國家興亡所繫,治國者當以民為本。
3.
君人者,誠能見可欲,則思知足以自戒;
將有所作,則思知止以安人;
念高危,則思謙沖而自牧; ※意同:卑以自牧。
懼滿溢,則思江海而下百川; ※重點:人君當謙沖自牧,乃能包
樂盤遊,則思三驅以為度; 容萬方。 下:轉品,副詞轉動詞。
憂懈怠,則思慎始而敬終; ※樂:一ㄠˋ,喜好
慮壅蔽,則思虛心以納下; ※壅:ㄩㄥ,又音ㄩㄥˇ,堵塞
想讒邪,則思正身以黜惡; ※讒:ㄔㄢˊ 黜:ㄔㄨˋ,斥退
恩所加,則思無因喜以謬賞; ※謬:ㄇㄧㄡˋ
罰所及,則思無因怒而濫刑。
總此十思,弘茲九德,簡能而任之,擇善而從之,
則智者盡其謀, ※簡:選用
勇者竭其力,
仁者播其惠,
信者效其忠。 ※重點:知人善用,則人能盡其才。
文武爭馳,君臣無事,可以盡豫遊之樂, ※文武爭馳:轉化手法(擬物)。
可以養松喬之壽,鳴琴垂拱,不言而化。
※重點:無為而治。 鳴琴垂拱:無為而治
何必勞神苦思,代下司職,役聰明之耳目,虧無為之大道哉?
※激問手法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