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

勸學篇

勸學篇
  1. 統測題
(   )1.「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。」(〈勸學〉)此句說明為學須: (A)持恆專一 (B)有良好環境 (C)順自然發展 (D)自立自強。
90統測】
(   )2.下列各組文句的意義,何者兩兩相近? (A)位卑則足羞,官盛則近諛/不才明主棄,多病故人疏 (B)挾飛仙以遨遊,抱明月而長終/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 (C)質的張而弓矢至焉,林木茂而斧斤至焉/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 (D)風無雄雌之異,而人有遇不遇之變/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。 93統測】
(   )3.「我聞琵琶已歎息,又聞此語重唧唧」,在語意上有「已……更何況……」的層次遞進。下列文句,何者也採用類似的表意方式? (A)寧以義死,不苟幸生 (B)乃不知有漢,無論魏、晉 (C)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 (D)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 【93統測】
(   )4.下列文句中「而」字的前後,何者具有「因果關係」? (A) 逡巡「而」不敢進 (B) 藉寇兵「而」齎盜糧 (C) 侶魚蝦「而」友麋鹿 (D) 伯牙鼓琴「而」六馬仰秣。 94統測】
(   )5.閱讀下文,並推論何者是它「隱含的要旨」?
西方有木焉,名曰「射干」,莖長四寸,生於高山之上,而臨百仞之淵。木莖非能長也,所立者然也。(《荀子勸學》)(A)真知灼見,才能引領風騷 (B)虛懷若谷,才可日進有功 (C)立身高潔,方能洞悉真相 (D)從師問學,方可提升視野。 96統測】
(   )6.下列文句「 」內的字,何者是錯別字? (A)妄自「匪」薄,引喻失義 (B)鍥而不舍,金石可「鏤」 (C)觥「籌」交錯,眾賓懽也 (D)心曠神怡,寵辱「偕」忘。 99統測】
(   )7.下列文句「 」內的解釋,何者不正確? (A)君子生非異也,「善假於物」也:善於利用外在的事物 (B)夫晉何厭之有?既東封鄭,又欲「肆其西封」:擴展晉國西方的疆土 (C)宮中府中,俱為一體,「陟罰臧否」,不宜異同:將貪贓枉法者貶謫斥逐 (D)平生衣取蔽寒,食取充腹,亦不敢服垢弊以「矯俗干名」:故意違反常俗以獲取名聲。 99統測】
(   )8.如果想請先秦諸子就其主張的學說進行專題演講,下列哪一個邀請構想最不恰當? (A)請老子講「柔弱勝剛強」 (B)請荀子講「良知與敬天」 (C)請韓非講「領導統御術」 D)請墨子講「大愛與和平」。 99統測】
(   )9.下列各組「 」內的字,何者讀音相同? (A)「觥」籌交錯/曲「肱」而枕之 (B)一碗紅「麴」酒/「掬」全國之至誠 (C)寄「蜉
蝣於天地/民有飢色,野有餓「莩」 (D)倦於事,「憒
於憂/不積「蹞」步,無以至千里。 100統測】
(   )10.下列各組文句中,何者前後「 」中使用不同的字詞,但彼此意思卻相同?
甲、安能以身之「察察」,受物之「汶汶
者乎(屈原〈漁父〉)
乙、無「冥冥」之志者,無昭昭之明;無「惛惛」之事者,無赫赫之功(荀子〈勸學〉)
丙、「鋤耰棘矜」,非銛於「鉤戟長鎩」也(賈誼〈過秦論〉)
丁、殺人如不能「舉」,刑人如恐不「勝」(司馬遷〈鴻門宴〉)
(A)
甲丙 (B)丙丁 (C)乙丙 (D)乙丁。 101統測】

  1. 單選題
1( )(甲)「射」干:ㄕㄜˋ;(乙)行「衢」道者不至:ㄐㄩˋ;(丙)為善不積「邪」:ㄧㄝˊ;(丁)風至「苕」折,卵破子死:ㄊㄧㄠˊ;(戊)「醯」酸:ㄌㄧㄡˊ;(己)「瓠」巴:ㄏㄨˊ;(庚)蟹六跪而二「螯」:ㄠˊ;(辛)「蜹」聚:ㄖㄨㄟˋ;(壬)金石可「鏤」:ㄌㄡˊ。上列選項「 」內的字音,何者正確?(A)(甲)(乙)(丙)(丁) (B)(丙)(丁)(庚)(辛) (C)(甲)(丙)(戊)(己)(庚)(辛) (D)(戊)(己)(庚)(壬)
2( )下列文句,完全無錯別字的選項是:(A)小林善紀的《臺灣論》中有許多扭曲史實的論點,引發臺灣同胞敵慨同仇地聲討 (B)評鑑一所學校辦學是否認真,圖書館所收藏書籍的數量,可以是一個參考的指標 (C)一個負責的政論家必須對政府的施政提出鍼貶,督促政府改進 (D)對一個樂觀的人而言,每一天都是展新的一天,充滿無限的希望
3( )下列文句「 」中的字義何者不同(A)故君子結於「一」也 (B)淑人君子,其儀「一」兮 (C)螾無爪牙之利,筋骨之強,上食埃土,下飲黃泉,用心「一」也 (D)施薪若「一」,火就燥也
4( )下列各組「 」中的詞語,何者詞義兩兩不同(A)學「惡乎」始?惡乎終/君子去仁,「惡乎」成名 (B)「君子」居必擇鄉,遊必就士/「君子」慎其所立乎 (C)鍥而「舍」之,朽木不折/駑馬十駕,功在不「舍」 (D)怠慢忘身,禍災乃「作」/教之以進退坐「作」之方
5( ) 關於「青,取之於藍,而青於藍」句中二「於」字的意義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(A)上「於」,自;下「於」,比 (B)上下二「於」皆為「從」 (C)上下二「於」皆為「由於」 (D)上「於」,由於;下「於」,比
6( ) 下列「 」中的通同(假)字,何者有誤(A)雖有槁「暴」──曝 (B)「輮」以為輪──鞣 (C)吾嘗「跂」而望──企 (D)「螾」無爪牙之利──蚓
7( ) 下列哪一組詞義相同?(A)冥冥惛惛/心有旁騖 (B)臨深履薄/虎尾春冰 (C)積土成山/一蹴可幾 (D)駑馬十駕/一暴十寒
8( ) 下列「 」中的字義,何者兩兩相同?(A)「生」而同聲/君子「生」非異也 (B)木莖非能長也,所「立」者然也/行有招辱也,君子慎其所「立」乎 (C)淑人君子,其儀「一」兮/施薪若「一
,火就燥也 (D)「其」漸之滫,君子不近/彼「其」能有所忍,然後可以就大事

9( ) 下列「 」中的音義解釋,何者錯誤(A)「輮」以為輪:音ㄖㄡˊ,搓揉木條 (B)故不積「蹞」步,無以至千里:音ㄎㄨㄟˇ,單腳邁進一次的距離 (C)強自取「柱」,柔自取束:通「祝」。斷折 (D)其漸之「滫」,君子不近:音ㄒㄧㄡˇ,久置而發臭的淘米水
10( ) 下列「暴」字何者與「雖有槁暴,不復挺者」中的「暴」字義相同?(A)我有親父兄,性行「暴」如雷 (B)一日「暴」之,十日寒之 (C)自是之後,以強凌弱,以眾「暴」寡 (D)「暴」虎馮河
11( ) 下列文句中,何者完全無錯別字?(A)洗臉盆蹦裂,對他造成嚴重的傷害 (B)三千公尺的高山上,重巒疊嶂,卻又視野極佳 (C)近來仿冒風氣猖獗,鴈品充斥市面 (D)令人不敢致信的,早春而已,眾鳥們早已呼朋引伴回到這青翠連綿的高山草原上引吭高歌了
12( ) (甲)願無伐善,無「施」勞;(乙)「施」薪若一,火就燥也;(丙)唯以「施」貧活族之義,遺其子而已;(丁)刑戮「施」於小人。上列「施」字,共有幾組字義?(A)一 (B)二 (C)三 (D)四 組
13( ) 下列「 」內的字義,何者相同?(A)不聞先王之「遺」言,不知學問之大也/客從遠方來,「遺」我雙鯉魚 (B)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「絕」江河/人雖欲自「絕」,其何傷於日月乎?多見其不知量也 (C)君子居必擇鄉,遊必「就」士,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/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,敏於行而慎於言,「就」有道而正焉:可謂好學也已 (D)其「數」則始乎誦經,終乎讀禮/由周而來,七百有餘歲矣,以其「數」則過矣
14( ) 「吾嘗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見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;順風而呼,聲非加疾也,而聞者彰」上述文句的意思是:(A)為學貴在有恆 (B)為學貴在善假外物 (C)為學貴在知行合一 (D)為學貴在利用厚生
15( ) 「青,取之於藍,而青於藍;冰,水為之,而寒於水」這句話的意思是:(A)反覆無常是權變的象徵 (B)飲水思源 (C)凡事應精益求精 (D)比喻後天的學習可以勝過先天的稟賦
16( ) 「螣蛇無足而飛,梧鼠五技而窮」這句話的意思是:(A)熟能生巧,勤能補拙 (B)專精一技,勝過多而不精 (C)多才多藝勝過專才 (D)巧智不如拙誠
17( ) 「尸鳩在桑,其子七兮。淑人君子,其儀一兮。其儀一兮,心如結兮。」荀子引此詩勉人:(A)堅定專一 (B)熟知禮儀 (C)光明磊落 (D)發憤圖強
18( ) 「蘭槐之根是為芷,其漸之滫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」這句話主要是在說明:(A)先天本質之重要 (B)後天環境之重要 (C)君子與庶人之好惡無別 (D)君子當以庶人之好惡為好惡

19( ) 下列各句,何者不是用來說明「君子慎其所立」?(A)施薪若一,火就燥也;平地若一,水就溼也 (B)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(C)吾嘗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(D)醯酸而蜹聚焉
20( ) 關於荀子〈勸學〉一文,下列敘述何者有誤(A)〈勸學〉一文是《荀子》開宗明義的第一篇 (B)〈勸學〉一文從正反兩面設喻以佐證荀子想表達的旨意 (C)〈勸學〉一文強調從政者有督促人民向學為善的責任 (D)作〈勸學〉一文勉人向學為善,積善成德

21( ) 下列文句,何者可用來強調為學之重要?(A)青,取之於藍,而青於藍 (B)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 (C)螣蛇無足而飛,梧鼠五技而窮 (D)肉腐出蟲,魚枯生蠹
22( ) 「強自取柱,柔自取束。邪穢在身,怨之所構」這句話的意思近於下列何者?(A)男兒當自強 (B)人必自重,然後人重之 (C)咎由自取 (D)天作孽,猶可違;自作孽,不可活
23( ) 〈勸學〉一文中,何者文意與「登高必自卑,行遠必自邇」一句相近?(A)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 (B)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臨深谿,不知地之厚也 (C)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 (D)不積蹞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
24( ) 以下〈勸學〉中的設喻方式,何者是形容「君子之德自然而然彰顯於世」?(A)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 (B)玉在山而草木潤,淵生珠而崖不枯 (C)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 (D)無冥冥之志者,無昭昭之明;無惛惛之事者,無赫赫之功
25( ) 「榮辱之來,必象其德」下列何者最宜作為此二語之事例?(A)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 (B)假輿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 (C)肉腐出蟲,魚枯生蠹 (D)螣蛇無足而飛,梧鼠五技而窮
26( ) 「君子生非異也,善假於物也」這句話的意思是:(A)君子生而異稟,可統馭天下 (B)君子天性與眾無異,但善於利用所學 (C)君子天性與眾無異,但善假借名位 (D)君子生而睿知,能明辨真偽
27( ) 「木直中繩,輮以為輪,其曲中規,雖有槁暴,不復挺者,輮使之然也」中使人由惡轉為善的重要關鍵是什麼?(A)直 (B)槁暴 (C)
復挺者 (D)
28( ) 下列文句「 」內的字詞,何者在〈勸學〉中可以引申為「教育」?(A)登高而「招」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 (B)雖有槁暴,不復挺者,「輮
使之然也 (C)積土成「山」,風雨興焉 (D)假舟楫者,非能「水」也,而絕江河
29( ) 下列有關〈勸學〉一文內容的說明,何者錯誤(A)「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;順風而呼,聲非疾也,而聞者彰」此在說明學習應善假於物 (B)「玉在山而草木潤,淵生珠而崖不枯」意同「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;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」 (C)「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」旨在強調學習環境的重要 (D)「質的張而弓矢至焉,林木茂而斧斤至焉,樹成蔭而眾鳥息焉」此在說明學習貴在有朋友相互切磋
30( ) 下列孔子的言論中,何者最能闡釋「干、越、夷、貉之子,生而同聲,長而異俗,教使之然也」一句?(A)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 (B)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 (C)性相近,習相遠 (D)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
31( ) 「孟母三遷」已是膾炙人口的故事,同時道出了學習環境的重要性。下列哪一個選項無法印證此理?(A)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 (B)螣蛇無足而飛,梧鼠五技而窮 (C)君子居必擇鄉,遊必就士 (D)一齊人傅之,眾楚人咻之,雖日撻而求其齊也,不可得矣(《孟子》)
32( ) 下列選項中前、後二句,何者意思不同(A)強自取柱,柔自取束/清斯濯纓,濁斯濯足 (B)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/染蒼則蒼,染黃則黃 (C)玉在山而草木潤,淵生珠而崖不枯/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;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(〈陋室銘〉) (D)伯牙鼓琴,而六馬仰/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
33( ) 下列〈勸學〉與〈性惡論〉間關係的說明,何者錯誤(A)性惡的觀點是荀子特別重視後天修為工夫的原因 (B)「青,取之於藍,而青於藍」說明學能使人性由惡趨善 (C)由於人性本惡所以必須透過人為的方式來變化,使之為善 (D)具體的過程就是要「學」,也是區分小人與君子之不二法門
34( ) 〈勸學〉一文中,荀子善用譬喻使旨趣明白。關於下列各句的說明,何者錯誤(A)「肉腐出蟲,魚枯生蠹」,襯顯「怠慢忘身,禍災乃作」 (B)「假輿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絕江河」,說明「君子居必擇鄉,遊必就士
 (C)「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」,意同「染蒼則蒼,染黃則黃
 (D)「伯牙鼓琴,而六馬仰」,意謂有才學自有知音
35( ) 下列「 」中的字,何者作代名詞用?(A)君子結於「一」也 (B)施薪若「一」,火就燥也 (C)物各從「其」類也 (D)「其」漸之滫
36( ) 下列「 」內文字,何者是人稱代名詞?(A)「其」漸之滫 (B)「其」子七兮 (C)「其」曲中規 (D)君子慎「其」所立乎
37( ) 語序錯綜,又稱為交錯語次、錯綜其語、拗語,是將語詞在句中的順序,故意安排得前後參差不同的修辭方式。請選出下列使用此種修辭法的句子:(A)青,取之於藍,而青於藍;冰,水為之,而寒於水 (B)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 (C)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臨深谿,不知地之厚也 (D)學惡乎始?惡乎終?曰:其數則始乎誦經,終乎讀禮
38( ) 在〈勸學〉一文中,荀子利用了大量的譬喻,來佐證他所要表達的意旨。其中下列何者是荀子認為「君子應專心一致」所引用的譬喻?(A)干、越、夷、貉之子,生而同聲,長而異俗 (B)無冥冥之志者,無昭昭之明;無惛惛之事者,無赫赫之功 (C)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 (D)瓠巴鼓瑟,而流魚出聽;伯牙鼓琴,而六馬仰
39( ) 關於〈勸學〉一文的寫作,下列敘述何者有誤(A)文章從「學不可以已」寫起,說明學可以改變人的本性,增加人的智慧 (B)以瓠巴鼓瑟、伯牙鼓琴之例,說明為學在專一以及積累之下的功效 (C)提出學習的方法在於善假於物 (D)引用《詩經》「尸鳩在桑」之語說明交遊的重要
40( ) 以下關於荀況、孟軻的敘述,何者正確?(A)荀主張性惡,孟主張性善 (B)教育上,荀倡「盡性行善」,孟則主張「化性起偽」 (C)思想上,孟重「仁」,荀隆「禮」 (D)二人皆為春秋時儒家的兩大宗派倡導者,故《史記》以孟荀合傳

41( ) 有關荀子與其作品之背景說明,以下何者有誤(A)荀子所著數萬言,唐楊倞始為之注,更名為《荀子》 (B)五十歲遊學齊國,為「稷下先生」 (C)與孟子同為春秋儒學分裂時期分庭抗禮的一代宗師,弟子以韓非、李斯最聞名 (D)主張性惡,為儒家之異說,然極隆禮
42( ) 清乾隆時修《四庫全書》,將圖書分成「經、史、子、集」四類。按照這四類的區分,下列各書籍依序為「經、史、子、集」排列的選項為:(A)《左傳》、《呂氏春秋》、《太平廣記》、《昭明文選》 (B)《詩經》、《世說新語》、〈李斯列傳〉、《楚辭》 (C)《論語》、《資治通鑑》、《貞觀政要》、《樂府詩集》 (D)《孟子》、《五代史記》、《荀子》、《人間詞話》
43( ) 下列孟子與荀子的比較,何者正確?(A)二者皆為戰國時人,孟子為儒家,荀子為法家 (B)孟子主性善,主張發揮人的四個善端,盡性樂於善,荀子主性惡,主張後天的學習,尤重視禮,來克制人的欲望,達於善的境界 (C)孟子贊天命法後王,荀子非天命法先王 (D)二人針對人性展開辯論,開中國辯論風氣之先河
44( ) 下列選項「 」中的成語,何者寓意相反(A)「鏡花水月」與「空中樓閣」 (B)「青出於藍」與「冰寒於水」 (C)「空穴來風」與「言之鑿鑿」 (D)「真相大白」與「水落石出」
45( ) 下列文句「 」中的成語,何者使用不當(A)曾政承在韓國參加電玩比賽,獲得第一名,真是「一鳴驚人」啊 (B)登上高山俯瞰「一場春夢」的海洋,真使人有蒼茫壯闊之感 (C)○○中學新建的禮堂突然倒塌,完全是「人謀不臧」的結果 (D)林語堂著作等身,「名山事業」傳揚中外
46( ) 下列「 」中的成語,何者字形與用法完全正確?(A)班長「齒德俱尊」,贏得全班同學的愛戴 (B)如果有「契而不舍」的精神,做任何事都一定會成功 (C)他行事「中規中矩」,符合社會的期望 (D)「肉腐出蟲,魚枯生蠹」,老是窩在網咖真的很容易得寄生蟲病
47( ) 前人於創作對聯時,常從典籍中取材以集句作成對聯,下列對聯何者並非取材自儒家典籍?(A)好學近乎智,力行近乎勇,雖愚必明,雖柔必強;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所存者仁,所過者化 (B)仁無敵,德有鄰 (C)與可畫竹胸有成衍,庖丁解牛目無全牛 (D)冰生於水而寒於水,青出於藍而勝於藍

  1. 閱讀測驗
1閱讀下列短文,並回答第(1)(2)
  古之教者,家有塾,黨有庠,術(「術」與「遂」通,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遂)有序,國有學。比年入學,中年考校。一年視離經辨誌,三年視敬業樂群,五年視博習親師,七年視論學取友,謂之小成;九年知類通達,強立而不反,謂之大成。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,近者說服,而遠者懷之,此大學之道也。記曰:「蛾子時術之。」其此之謂乎!(節錄自《禮記.學記》)
(1) ( ) 本文的主旨應為: (A)理想的教學法及學習進程 (B)泛論古代的禮儀制度 (C)討論國家學制的合理性 (D)好的教師應具備的能力
(2) ( ) 下列何者達到了古代學校教育的「小成」? (A)離經辨志 (B)論學取友 (C)敬業樂群 (D)知類通達
統測題答案:1.B 2.C 3.B 4.D 5.D 6.A 7.C 8.B 9.A 10.

解析:
2.(A)指恥學於師(韓愈〈師說〉)/喻不受重用(孟浩然〈歲暮歸南山〉)。(B)指期盼生命永恆(蘇軾〈赤壁賦〉)/指思念家鄉(杜甫〈月夜憶舍弟〉)。(C)意謂榮辱禍福皆由自取(荀子〈勸學〉/《左傳》)。(D)說明憂樂取之於己,與外物無關(蘇轍〈黃州快哉亭記〉)/人生無常,世事多變(元雜劇佚名《合同文字》)。
3.(A)「寧」,表示比較、選擇之意。語出歐陽脩〈縱囚論〉。(B)「無論」,更不用說。語出陶潛〈桃花源記〉。(C)「而無」,表示轉折語氣。語出陶潛〈飲酒〉。(D)二句是並列關係,有映襯對比效果。語出荀子〈勸學〉。
4.(A)助詞,無義。語出賈誼〈過秦〉,意謂疑懼退卻不敢前進。(B)助詞,無義。語出李斯〈諫逐客書〉,意謂把兵器借給敵人,把糧食送給盜匪。(C)連接詞,而且。語出蘇軾〈赤壁賦〉,意謂與魚蝦、麋鹿相伴為友。(D)連詞,乃;就;便;因而;於是;從而。用來顯現「而」字前後兩部分,後者是連接前者發展而來,順承相連。此句之意是說由於伯牙彈奏的琴音太美妙了,因而讓正在吃草的馬匹感動得紛紛昂首聆聽。有前因後果的關係。語出荀子〈勸學〉。
5.為學非靠一己之力就能有所成,而是需要外力的的協助、指導。〔語譯〕西方有一種植物,名為「射干」,莖長四吋,但由於生長在高山上,便能俯瞰幾百尺的深谷。射干的莖並非特別能生長,而是其所在的地方使它看起來如此高。
6.(A)菲。出自諸葛亮〈出師表〉。(B)出自荀子〈勸學〉。(C)出自歐陽脩〈醉翁亭記〉。(D)出自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。
7.(B)「陟罰臧否」即「陟臧罰否」,指賞善罰惡。陟,獎賞。臧,善。否,惡。
8.(B)荀子主性惡,認為藉由後天的力學積善才可以達到化先天之惡性而至成德之境;又主張「非天命,重人事」。
9.(A)ㄍㄨㄥ/ㄍㄨㄥ。(B)ㄑㄩˊ/ㄐㄩˊ(C)ㄈㄨˊ/ㄆㄧㄠˇ(D)ㄎㄨㄟˋ/ㄎㄨㄟˇ
10.甲、「察察」:潔淨的樣子。「汶汶」:音ㄨㄣˋ ㄨㄣˋ。汙濁的樣子。乙、「冥冥」:專心誠一。「惛惛」:音ㄏㄨㄣ ㄏㄨㄣ。沉靜專注。丙、「鋤耰棘矜」:農具與棍棒。鋤,鬆土、除草的農具。耰,音ㄧㄡ。用以擊碎土塊,整平田地的農具。棘矜,以棘樹做成的木柄。矜,音ㄐㄧㄣ。矛或戟的木柄。「鉤戟」:長兵器名。前端裝矛以直刺,旁裝橫刃以回鉤,故稱。「長鎩」:長矛。鎩,音ㄕㄚ。丁、「舉」、「勝」,都有「盡」的意思。

二、單選題
01~10 BBDDABBDAB
11~20 BDCBDBABCC
21~30 ACDBCBDBDC
31~40 BDBBCDDBDA
41~47 CDBCBCC

1解析(B)ㄧㄝˋ;(ㄑㄩˊ;(ㄒㄧ;(ㄏㄨˋ;(ㄌㄡˋ
2解析(A)愾。 (C)砭。 (D)嶄。
3解析(A)專一。 (B)專一。 (C)專一。 (D)相同。
4解析(A)從哪裡。 (B)皆指有德者。 (C)通「捨」。放棄。 (D)興起/起立。
6解析(B)煣。
7解析(B)皆戒慎恐懼之意。
8解析(A)出生本性。 (B)學。 (C)專一相同。 (D)如。
9解析(A)加工使之彎曲。
10解析(A)暴躁。
(B)「曝」的古字,日曬。與題幹同。
(C)欺凌。
(D)徒手搏鬥。
11解析(A)蹦→繃。 (C)鴈→贗。 (D)致→置。
12解析(D)(甲)誇耀;(乙)放置;(丙)救助;(丁)施行。
13解析(A)遺留/贈送。 (B)橫渡/斷絕。 (C)親近。 (D)為學的方法/年數。
19解析(C)言君子善假於物。
20解析(C)無此說。
21解析(B)學要有恆。
(C)學貴專精。
(D)學必須慎選其所處環境。
23解析(A)學習要善於利用外在事物。
(B)多方學習並驗證所學。
(C)欲成聖賢必須不斷累積善行。
(D)強調學要有恆。
24解析(A)強調君子立德要注意所處環境。
(C)強調學要有恆。
(D)強調學貴專一。
29解析(D)主旨是慎其所學。
30解析(A)要以實踐仁德為本,若有餘力則再學習詩書。
(B)言孔子之好學。
(C)言人的本性相近,但因為所學不同而有善惡之異。
(D)努力學習而不厭棄,教導別人而不倦怠。
31解析(B)指學貴專一,否則將無所成。
32解析(A)均有榮辱自取之意。
(B)環境會影響學習。
(C)德成名聲自然彰顯。
(D)音樂能感動人/自己比別人要付出十倍、百倍的努力。
33解析(B)說明學能使本性更為出色、純良,用之於性善論亦可成立。
34解析(B)說明為學須「善假於物」。
35解析(A)專一,名詞。
(B)一樣,形容詞。
(C)它,代名詞。
(D)如果。表假設關係的連詞。
36解析(A)如果。 (B)指「尸鳩」。 (C)指「木輪」。 (D)指「君子」。
37解析(B)映襯。
(C)映襯。
(D)稱為語氣錯綜或變化句式。
38解析(A)學習才能勝過其質。
(C)善於利用外物。
(D)學有所成,自然會有名聲。
39解析(D)為學必須堅定專一,才能有成。
40解析(B)荀子提倡「化性起偽」,孟子主張「盡性行善」。
(C)孟子思想重「義」。
(D)二人皆為戰國人。
41解析(C)戰國。
42解析(A)經/子/集/集。 (B)經/子/史/集。 (C)經/史/史/集。 (D)經/史/子/集。
43解析(A)荀子為儒家。
(C)孟子法先王,荀子法後王。
(D)二人並未對人性展開辯論。
44解析(A)比喻虛幻不實在。
(B)比喻為學使人進步或弟子勝過老師。
(C)比喻流言乘隙而入/說話確實而有根據。
(D)比喻真實的狀況已完全明白。
45解析(A)平常潛藏其才能,一旦有機會施展其才能,果真令人佩服驚訝。
(B)世事變幻,轉眼成空。
(C)人的計畫不夠細密完備。
(D)比喻不朽著作。
46解析(A)「齒德俱尊」必須形容年紀大的人。
(B)「契」而不舍→「鍥」而不舍。
(D)「肉腐出蟲,魚枯生蠹」指榮辱之來,必象其德。
47解析(C)「庖丁解牛」出自《莊子》。

三、閱讀測驗
(1) (A)
解析:(A)說明古時的學制及進程,以此引入「大學之道」為理想教學理念。
(2) (B)
解析:(A)學習一年應有的能力。(B)學習七年應有的能力,具此能力即為小成。「一年視離經辨誌,三年視敬業樂群,五年視博習親師,七年視論學取友,謂之小成;九年知類通達,強立而不反,謂之大成。」(C)學習五年應有的能力。(D)學習九年應有的能力,可謂之「大成」。
【語譯】古時候教學的地方,一家中設有「塾」,一黨中設有「庠

(五百家為黨),一個遂中設有「序」,一國之中設有「太學」。每年都有新生入學,隔年考試一次。入學一年之後,考經文的句讀,辨別志向所趨;三年考察學生是否專注於學業,樂於與人群相處;五年考察學生是否博學篤行,親敬師長;七年時考察學生在學術上是否有獨到的見解,及對朋友的選擇,這時候可以稱之為小成;九年時知識通達,能夠觸類旁通,遇事不惑而且不違背師訓,就可以稱之為大成。這時候才能夠教化人民,移風易俗,然後附近的人都心悅誠服,遠方的人也都來歸附。這是大學教育的方法與次序。古書說:螞蟻時時學習銜泥。就是這個意思。

鴻門宴

鴻門宴

  1. 歷屆試題
  1.下列各句「 」中之字、詞,何者有輕視傲慢之意? (A)長「跪」讀素書(〈飲馬長城窟行〉) (B)項王按劍而「跽」(〈鴻門宴〉) (C)攀緣而登,「箕踞」而遊(〈始得西山宴遊記〉) (D)賓客上謁,未嘗不「踞」床而見(〈髯客〉)。 【90統測】
  2.關於下列兩首詩的敘述,何者正確?
甲、勝敗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恥是男兒;江東子弟多才俊,捲土重來未可知。─杜牧〈題烏江〉
乙、百戰疲勞壯士哀,中原一敗勢難回;江東子弟今雖在,肯為君王捲土來?─王安石〈烏江亭〉
(A)甲詩同情項羽兵敗烏江 (B)乙詩批評項羽不識時務 (C)二詩皆認為項羽應該捲土重來 (D)二詩主題皆在描寫戰爭的慘烈。 【93統測】
  3.下列文句「 」內詞義的解釋,何者正確? (A)諸葛亮〈出師表〉:斟酌損益,進盡忠言;「斟酌」意謂權衡考慮 (B)丘遲〈與陳伯之書〉:聞鳴鏑而股戰,對穹廬以屈膝;「戰」意謂戰鬥 (C)司馬遷〈鴻門之宴〉:今入關,財物無所取,婦女無所「幸」;「幸」意謂獲得幸福 (D)蘇軾〈留侯論〉: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,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,「不稱」其志氣;「不稱」意謂
稱許。 【96統測】
  4.閱讀下文,並推斷何者為其歌詠的人物? 
不肯過江東,玉帳匆匆,至今草木懷英雄,唱著虞兮當日曲,便舞東風。
(辛棄疾 〈浪淘沙〉)
(A)周瑜 (B)宋江 (C)項羽 (D)諸葛亮。 【96統測】
  5.閱讀下文,並推斷「 」內的詞語,何者不是動詞?
沛公左司馬曹無傷「使」人「言」於項羽曰:沛公欲「王」關中,使子嬰為「相」,珍寶盡有之。
(A)使 (B)言 (C)王 (D)相。 【97統測】
  6.下列文句,何者採用「以歷史為殷鑑」的說服技巧? (A)沛公不先破關中,公豈敢入乎?今人有大功而擊之,不義也,不如因善遇之 (B)今沛公先破秦,入咸陽,毫毛不敢有所近,封閉宮室,還軍霸上,以待大王來 (C)沛公居山東時,貪於財貨,好美姬。今入關,財物無所取,婦女無所幸,此其志不在小 (D)勞苦而功高如此,未有封侯之賞;而聽細說,欲誅有功之人,此亡秦之續耳!竊為大王不取也。 【97統測】
  7.閱讀下詩,推斷其所歌詠的歷史場景與人物為何?
看他,無助地獨靠著銅柱/血從傷口大口地噴出/此生,咳,已不能再回燕市/和屠狗的兄弟們醉裡悲歌/只留下,發光的一個名字/痛六國志士的嘴唇
    (A)刺殺秦王的荊軻 (B)烏江自刎的項羽 (C)赤壁之戰的曹操 (D)完璧歸趙的
藺相如。 【99統測】
  8.下列各組文句「 」內的詞,何者意義相同? (A)於是梁王虛「上」位,以故相為上將軍/日與其徒「上」高山,入深林,窮迴谿 (B)廡「下」,一生伏案臥,文方成草/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,「下」筆不能自休 (C)使老狙率以之山「中」,求草木之實/停數日,辭去。此「中」人語云:不足為外人道也 (D)交戟之衛士欲止不「內」,樊噲側其盾以撞/近日士大夫家,酒非「內」法,果肴非遠方珍異。 100統測】
  9.閱讀下文,推斷晏子車夫之妻表明求去的原因為何?
晏子出,其御之妻闚其夫擁大蓋,策駟馬,意氣揚揚,甚自得也。既而歸,其妻請去,曰:「晏子長不滿六尺,身相齊國,名顯諸侯。今者妾觀其出,志念深矣,常有以自下者。今子長八尺,乃為人僕御,然子之意以為足,妾是以求去也。」(節錄自《史記管晏列傳》)
  1. 晏子聲名顯赫 (B)晏子深謀遠慮 (C)丈夫官卑祿薄 (D)丈夫器小易滿。
100統測】
  10.閱讀下詩,推斷其所吟詠的歷史人物為何?
鳥盡良弓勢必藏,千秋青史費評章。區區一飯猶圖報,爭肯為臣負漢王。
(A)項羽 (B)韓信 (C)曹操 (D)諸葛亮。 【100統測】
  11.下列各句中的「若」字,可以解釋為「如果」者,共有幾個?
甲、君王為人不忍。「若」入,前為壽,壽畢,請以劍舞,因擊沛公於坐(司馬遷〈鴻門宴〉)
     乙、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,恰「若」青石的街道向晚(鄭愁予〈錯誤〉)
丙、百年後「若」有人考證,今人沒沒無名,而號碼獨多,一堆數字緊接著一堆數字,漪歟盛哉(吳魯芹〈數字人生〉)
丁、復入深林中,林木蓊翳,大小不可辨名。老藤纏結其上,「若」虬龍環繞(郁永河〈北投硫穴記〉)
     (A) 1個 (B) 2個 (C) 3個 (D) 4個。 【101統測】
  12.下列各組文句中,何者前後「 」中使用不同的字詞,但彼此意思卻相同?
甲、安能以身之「察察」,受物之「汶汶
者乎(屈原〈漁父〉)
乙、無「冥冥」之志者,無昭昭之明;無「惛惛」之事者,無赫赫之功(荀
子〈勸學〉)
丙、「鋤耰棘矜」,非銛於「鉤戟長鎩」也(賈誼〈過秦論〉)
丁、殺人如不能「舉」,刑人如恐不「勝」(司馬遷〈鴻門宴〉)
(A)甲丙 (B)丙丁 (C)乙丙 (D)乙丁。 【101統測】

  1. 選擇題
1( ) 下列「 」中的字,何者意思兩兩相同? (A)孰與君「少」長/「少」焉,月出於東山之上 (B)張良出,「要」項伯/非其所以「要」譽於鄉黨朋友 (C)
者,「若」屬皆且為所虜/「若」入,前為壽,壽畢,請以劍舞 (D)臣死「且」不避,卮酒安足辭/「且」置是事,略述近懷
2( ) 下列「 」內的字詞,何者解釋錯誤 (A)「旦日」饗士卒,為擊破沛公軍:明天早晨 (B)願伯具言臣之不敢「
」德也:違背 (C)旦日不可不蚤自來「謝」項王:答謝 (D)范增數「目」項王:使眼色
3( ) 下列詞彙皆有辱罵及輕蔑他人之意,何者說明正確? (A)鯫生:見識鄙陋的人 (B)促狹鬼兒:罵婢女的話 (C)小蹄子:罵人狡獪的用語 (D)風乾福橘皮:罵人丟人現眼
4( ) 下列詞語,何者讀音標示正確? (A)玉玦:ㄩˋ ㄐㄩㄝˊ (B)樊噲:ㄈㄢˊ ㄏㄨㄟˋ (C)鯫生:ㄑㄩˇ ㄕㄥ (D)交戟:ㄐㄧㄠ ㄐㄧˊ
5( ) 下列「數」字,何者與「范增『數』目項王,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」中的「數」字意義相同? (A)一日,風雪嚴寒,從「數」騎出 (B)「數」罟不入洿池,魚鱉不可勝食也 (C)會「數」而禮勤,物薄而情厚 (D)則勝負之「數」,存亡之理,與秦相較,或未易量
6( ) 下列「 」中的字形,何者前後相同? (A)一勞永「ㄧˋ」/奇聞「ㄧˋ」事 (B)憑「ㄉㄧㄠˋ」歷史遺跡/親自「ㄉㄧㄠˋ
 (C)翼「ㄅㄧˋ
沛公/「ㄅㄧˋ」帚自珍 (D)「ㄐㄧˊ」ㄐㄧˊ可危/迫不「ㄐㄧˊ」待
7( ) 下列詞語解釋,何者錯誤 (A)「饗」士卒:享受 (B)毋「內」諸侯:接納 (C)按劍而「跽」:長跪 (D)「翼」蔽:遮蔽;掩護
8( ) 下列關於說話者「語氣」的解釋,何者正確? (A)「劉姥姥便站起身來,高聲說道:『老劉!老劉!食量大如牛,吃個老母豬不抬頭。』」:顯見劉姥姥自負的心態 (B)「亞父受玉斗,置之地,拔劍撞而破之,曰:『唉!豎子不足與謀!奪項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。吾屬今為之虜矣!』」:顯見范增莽撞而不顧大局的性格 (C)「臣之壯也,猶不如人;今老矣,無能為也已」:燭之武坦承自己「技不如人」,婉拒鄭文公的請託 (D)「道士慘然,斂棋曰:『此局全輸矣!於此失卻局,奇哉!救無路矣!復奚言!』罷弈請去,既出,謂虬髯曰:『此世界非公世界也,他方可圖,勉之,勿以為念!』」:道士由失望轉為寬慰,並勸勉虬髯客重新振作

9( ) 下列各人物的性格描述,何者錯誤 (A)接到曹無傷的密告,項羽大怒,曰:「旦日饗士卒,為擊破沛公軍!」後來劉邦於宴會中脫身,由張良獻白璧、玉斗謝罪,項羽卻只是「受璧,置之坐上」,可見他個性火爆,迷信武力,又太輕忽敵手 (B)項莊舞劍,項伯「亦拔劍起舞,常以身翼蔽沛公
,可見項伯敵我不分,以私害公 (C)劉邦回軍營後,「立誅殺曹無傷
,可見他殺人如不能舉、刑人如恐不勝的虎狼之心 (D)在劉邦脫身後,范增對禮物的處理是「受玉斗,置之地,拔劍撞而破之」,還口出怒言,可見他胸有定見,不會為眼前的利益所惑,但性情暴躁,不善掩飾
10( ) 下列文句說明,何者正確? (A)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:「沛公欲王關中,使子嬰為相,珍寶盡有之」:可見曹無傷大公無私的氣度 (B)今者項莊舞劍,其意常在沛公:意指項莊舞劍志在保護沛公 (C)范增數目項王,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:意指贈玉玦予劉邦,以示善意 (D)鯫生說我曰:「距關,毋內諸侯,秦地可以盡王也。」故聽之:乃沛公被小人的餿主意所害
11( ) 范增對項莊說:「君王為人不忍。」其意思為何? (A)君王做人不懂得忍一口氣 (B)君王不為別人忍耐 (C)君王為人狠不下心 (D)君王為人寬厚,願意忍讓
12( ) 「夫秦王有虎狼之心,殺人如不能舉,刑人如恐不勝」是什麼意思? (A)秦王兇殘暴戾,殺人惟恐不能趕盡殺絕,用刑惟恐不夠嚴酷徹底 (B)秦王雖然殘暴,但其殺人不多,刑法也不重 (C)秦王兇暴,所殺之人多於天下受刑罰之人 (D)指秦王有併吞天下之心,故以刑殺無止盡地威逼六國
13( ) 下列有關人物的說話技巧,何者敘述錯誤 (A)「唉!豎子不足與謀!奪項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。吾屬今為之虜矣!」明斥項莊,實指項羽缺乏決斷 (B)紅拂問明虬髯客姓「張」後,隨即說:「妾亦姓張,合是妹。」是欲以「結為兄妹」的方式,抑制虬髯客的愛慕之意,並消除李靖因此所產生的不滿 (C)燭之武對鄭文公說:「臣之壯也,猶不如人;今老矣,無能為也已。」是以坦承自己「技不如人」的謙遜,避免鄭文公因為過去未曾重用他而感到內疚 (D)劉邦請項伯轉告項羽:「吾入關,秋毫不敢有所近,籍吏民、封府庫而待將軍。所以遣將守關者,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。」是以「甘為前鋒」的姿態,降低項羽對他的敵意
14( ) 下列「 」中的詞語,何者具有雙關的意義? (A)「豎子」不足與謀!奪項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 (B)勞苦而功高如此,未有封侯之賞,而聽「細說」,欲誅有功之人 (C)夫秦王有「虎狼之心」,殺人如不能舉,刑人如恐不勝 (D)「壯士」!能復飲乎
15( ) 下列「 」中的字,何者作名詞用? (A)「度」我至軍中 (B)毋「內」諸侯 (C)則「與」斗卮酒 (D)人為刀「俎

16( ) 下列「 」內的字,何者不當「使役動詞
用? (A)項伯殺人,臣「活」之 (B)「舞」幽壑之潛蛟 (C)「泣」孤舟之嫠婦 (D)毋納諸侯,秦地可盡「王」也
17( ) 下列「 」內的字,何者詞性兩兩相同? (A)吾令人「望」其氣/日夜「望」將軍至 (B)毋「內」諸侯/不懈於「內」 (C)則「與」斗卮酒/備他盜之出入「與」非常也 (D)誰為大王「為」此計者/臣「為」韓王送沛公
18( ) 下列文句,何者不是
偶句? (A)若入,前為壽,壽畢,請以劍舞 (B)財物無所取,婦女無所幸 (C)殺人如不能舉,刑人如恐不勝 (D)大行不顧細謹,大禮不辭小讓
19( ) 以下關於司馬遷、司馬光二人及其著作之比較,何者正確? (A)遷、光二人皆曾因案入獄受刑 (B)遷著《史記》、光主撰《資治通鑑》 (C)《史記》與《資治通鑑》皆屬紀傳體 (D)光反對新法,與王安石不合;遷因李陵之禍,被貶江南
20( ) 下列何者為《史記》的別稱? (A)《太史公文》 (B)《太史公記》 (C)《史通》 (D)《國史》
21( ) 關於《左傳》、《史記》的比較,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(A)《左傳》作者為左丘明,《史記》作者為司馬遷 (B)《左傳》性質以時為綱,《史記》以人為主 (C)《左傳》體例為編年史,《史記》為紀傳體 (D)《左傳》為編年史之祖,《史記》為紀傳體之祖
22( ) 關於司馬遷生平的敘述,下列何者錯誤 (A)西漢人,字子長 (B)曾因李陵一事入獄,而受腐刑之辱 (C)受漢武帝之命,獨力完成《史記》 (D)其所著的《史記》為中國史傳文學的典範
23( ) 關於《史記》與《左傳》之比較,下列何者正確? (A)前者又稱《太史公書》,後者又稱《春秋外傳》 (B)前者為紀傳體史書,後者為編年體史書 (C)二者並列為二十五史之一 (D)前者兼具史學與文學價值,後者僅具史學價值
24( ) 下列詩詞歌詠的對象,何者配對錯誤 (A)百戰疲勞壯士哀,中原一敗勢難回。江東子弟今雖在,肯與君王捲土來:項羽 (B)中酒疏狂不治生,中陽有土不歸耕。偶因亂世成功業,更向翁前與仲爭:樊噲 (C)一擊車中膽氣豪,祖龍社稷已驚搖;如何十二金人外,猶有民間鐵未銷:張良 (D)子長少不羈,發軔遍丘壑。晚遭李陵禍,憤悱思遠託:司馬遷
25( ) 下列詞語的意義,何者相近或相同? (A)五陵少年/掃眉才子 (B)山歌村笛/下里巴人 (C)風華正茂/年長色衰 (D)狡兔三窟/黔驢技窮
26( ) 「項羽雖是□□□□的大英雄,可是因為一念之仁而讓劉邦有機可乘。」以上空格內不宜填入何者? (A)叱咤風雲 (B)拔山蓋世 (C)冠絕群倫 (D)龐眉皓髮
27( ) 「你現在掌握了領先優勢,應該□□□□,再占一城。」上列空格內最適合填入哪個詞語? (A)且戰且退 (B)乘勝追擊 (C)養兵千日 (D)點到為止
28( ) 「見到殺害兒子的歹徒,原本柔弱的母親頓時□□□□,衝上前去拽住他的衣領。」上列空格內不宜填入何者? (A)目眥盡裂 (B)怒火衝天 (C)頭髮上指 (D)作繭自縛
29( ) 下列成語,何者用字完全正確? (A)振筆疾書 (B)截足先登 (C)匪疑所思 (D)峙才傲物
30( ) 下列成語的寓意,何者相近或相同? (A)喜不自勝/怒髮衝冠 (B)虎狼之心/犬馬之心 (C)與之同命/生死與共 (D)婦人之仁/當機立斷
31( ) 姿勢動作常為身體語言的表徵,下列動作中,何者最能顯現人物閒適的神態? (A)按劍而跽 (B)箕踞而遨 (C)正襟危坐 (D)長跪讀素書
32( ) 閱讀下文,選出□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:
  那婦人/背後晃動著佛羅稜斯的街道/肖像般的走來了/如果我吻一吻她/拉菲爾的油畫顏料一定會黏在/我異鄉的□上的。 (A) (B) (C) (D)
33( ) 下列文句,何者詞語使用正確? (A)中華成棒有染指奧運獎牌的實力,讓球迷十分期待 (B)光天化日下,他看到女子的皮包被搶,就鋌而走險地去追逐搶匪 (C)才幾年不見,他就長得人高馬大,連衣服都捉襟見肘了 (D)他在困境中力爭上游的求學精神,值得大家群起效法

  1. 閱讀測驗
1()勝敗由來不可期,包羞忍恥是男兒。
江東子弟多才俊,捲土重來未可知。(杜牧〈題烏江亭〉)
(
)百戰疲勞壯士哀,中原一戰勢難回。
江東子弟今雖在,肯為君王捲土來?(王安石〈烏江亭〉)
(1) ( ) 下列關於這兩首詩的敘述,何者錯誤? (A)兩首詩都認為江東子弟願意跟隨君王捲土重來 (B)兩首詩所詠的人物為項羽 (C)兩首詩所評價的歷史事件都是「烏江自刎」 (D)兩首詩都是詠史詩
(2) ( ) 下列關於這兩首詩的評述觀點,何者敘述正確? (A)甲詩認為捲土重來的關鍵在江東子弟身上 (B)乙詩認為捲土重來的關鍵在項羽身上 (C)甲詩認為項羽若肯渡江,則楚漢勝敗未可知 (D)乙詩認為即使江東子弟願為項羽捲土重來,項羽也沒有能力奪得天下
. 歷屆試題
答案:1.D 2.A 3.A 4.C 5.D 6.D 7.A 8.C 9.D 10.B 11.A 12.
解析:
1.(A)兩膝着地,腰和股都伸直。為恭敬讀信的意思。(B)兩膝著地,上身挺直。(C)兩腿岔開像簸箕一樣坐在地上。有放任自適的意思。(D)張腿而坐。這是一種輕慢的坐姿。
2.甲詩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,大丈夫要能屈能伸,忍受戰敗的羞恥,奮發雪恥圖強,不能因一時之波瀾,遂自毀其壯志。言下之意,作者對項羽寄予無限同情。乙詩前兩句是說經過無數次的廝殺,卻勞而無功,尤其是垓下一敗之後,楚軍大勢已去,無法挽回。後兩句意謂江東子弟雖多,但誰肯替項王出力,讓他捲土重來呢?所以乙詩在說明項羽剛愎自用,民心盡失才是楚軍失敗的主因。
3.(A)語譯:「權衡」興革得失,提供忠誠的意見。「斟酌」原為將酒適量注入杯中,後引申為考慮可否而決定取設。(B)語譯:聽到胡人響箭的聲音就兩腿「顫慄」,對著北魏的朝廷下跪投降。「戰」,通「顫」,發抖;害怕。(C)語譯:如今進入關中,不取任何財物,不接近任何女色。「幸」,指帝王親臨寵幸。(D)語譯:太史公猜測張良是身材高大,長相奇特,然而他的體態容貌竟像個婦人女子,和他的志氣頗「不相稱」。
4.關鍵字詞:「江東」、「英雄」、「虞兮」。
5.(A)動詞。派遣。(B)動詞。告訴。(C)動詞。稱王。(D)名詞。輔佐國君治理國政的人。〔語譯〕沛公(劉邦)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:「沛公想要在關中稱王,讓子嬰作宰相,秦國的所有珍寶都歸他所有。
6.此題四個選項皆出自《史記‧項羽本紀》中〈鴻門宴〉一段。(A)以道義作勸說。(B)敘述沛公入咸陽的舉措。(C)以沛公先後舉動的差異,說明沛公心有大志。(D)樊噲以亡秦作為歷史教訓,勸項羽勿殺沛公。
7.由「無助地獨靠著銅柱」、「燕市」、「屠狗的兄弟們」、「六國的兄弟們志士」等關鍵詞可知本詩所說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。題幹引詩出自余光中〈刺秦王〉。
8.(A)地位高;崇高。出自《戰國策‧馮諼客孟嘗君》/攀登;登上。出自柳宗元〈始得西山宴遊記〉。(B)裡面;內。出自方苞〈左忠毅公軼事〉/從事;使用。出自曹丕〈典論論文〉。(C)裡面;內。出自劉基《郁離子‧狙公》/裡面;內。出自陶淵明〈桃花源記〉。(D)通「納」。進入。出自《史記‧項羽本紀》/內廷。出自司馬光〈訓儉示康〉。
9.文中妻子認為車夫只是為齊相駕車,就志得意滿,深恐車夫不知上進,甚至狐假虎威,若與晏子相比,顯得車夫器小易滿,故妻子表明求去。〔題幹語譯〕晏子擔任齊相,有一次出門,他的車夫之妻從門縫中偷看她的丈夫。她的丈夫擔任宰相的車夫,坐在大傘蓋下,駕著四馬之車,神氣活現,自以為很得意。等到車夫回家後,他的妻子請求離去,丈夫問其原因,妻子說:「晏子身高不到六尺,擔任齊國宰相,揚名於諸侯。今天我看見他出門,志慮深遠,時時顯露謙虛的神情。現在你身高八尺,擔任他人的車夫,然而你卻是一副自大自滿的模樣,我因此想要離開你。」
10.題幹引詩出自包彬〈淮陰侯廟〉。作答此題的判斷條件,有「鳥盡弓藏」、「一飯千金」、「漢王」,故可判斷本詩是歌詠韓信。「鳥盡弓藏」指飛鳥射盡之後,就收起弓箭不用。比喻天下平定之後便遺棄功臣或事成後殺害有功之人。出自《史記.淮陰侯列傳》:「狡兔死,良狗烹;高鳥盡,良弓藏;敵國破,謀臣亡。」「一飯千金」指淮陰侯韓信未得志時,曾受漂母贈飯療飢,後來以千金為報。後遂以比喻報恩隆厚。〔語譯〕當飛鳥已被射獵殆盡,精良的弓矢勢必會被收藏不用,千年以來的歷史,對於韓信的史事難以評論。一碗飯的微小恩惠,韓信都還會想要報答,怎麼會在身為人臣時背叛漢王對他的恩澤呢?
11.甲、你,在此指項莊。乙、似;像是。丙、如果,表假設語氣。丁、似;像是。
12.甲、「察察」:潔淨的樣子。「汶汶」:音ㄨㄣˋ ㄨㄣˋ。汙濁的樣子。乙、「冥冥」:專心誠一。「惛惛」:音ㄏㄨㄣ ㄏㄨㄣ。沉靜專注。丙、「鋤耰棘矜」:農具與棍棒。鋤,鬆土、除草的農具。耰,音ㄧㄡ。用以擊碎土塊,整平田地的農具。棘矜,以棘樹做成的木柄。矜,音ㄐㄧㄣ。矛或戟的木柄。「鉤戟」:長兵器名。前端裝矛以直刺,旁裝橫刃以回鉤,故稱。「長鎩」:長矛。鎩,音ㄕㄚ。丁、「舉」、「勝」,都有「盡」的意思。

. 選擇題

答案:
1~20  CCAAC BADCD CACAD DAABB
21~33 DCBBB DBDAC BDD

解析:
1(A)年少/不久。(B)邀請/求取。(C)你。(D)尚且/暫且。
2(C)道歉。
3(B)指調皮搗蛋、暗中搞鬼的人。(C)對年輕女子的詈稱,有時也用作暱稱。(D)比喻皮膚乾燥粗糙又多皺紋。
4(B)ㄈㄢˊ ㄎㄨㄞˋ(C)ㄗㄡ ㄕㄥ。(D)ㄐㄧㄠ ㄐㄧˇ
5(A)幾。(B)細密。(C)與題幹皆意為屢次、頻繁。(D)命運;情勢。
6(A)逸/異。(B)弔。(C)蔽/敝。敝帚自珍,比喻東西雖不好,卻因為是自己的,仍然非常珍視。(D)岌/及。
7(A)犒勞酒食。
8(A)逗樂賈府眾人的機智。語出曹霑〈劉姥姥進大觀園〉。(B)表達不滿與對未來的深謀遠慮。(C)反諷說法,埋怨年輕時未受到重用。語出〈燭之武退秦師〉。(D)語出杜光庭〈虬髯客〉。
9(C)劉邦行事果決,立即處置背叛者,毫不手軟。
10(A)指曹無傷賣主求榮。(B)項莊舞劍,意在取沛公性命。(C)屢次以眼示意,催促項羽除去劉邦。
13(A)語出〈馮諼客孟嘗君〉。(B)語出杜光庭〈虬髯客〉。(C)反諷說法,埋怨年輕時未受到重用。語出〈燭之武退秦師〉。
14(A)明指項莊,暗指項羽。
15(A)動詞。估算。(B)動詞。接納。(C)動詞。給。(D)名詞。砧板。
16(A)使……活命。(B)使……舞。(C)使……泣。(D)稱王天下。
17(A)動詞。觀測/動詞。盼望。(B)動詞。接納/名詞。朝廷。出自諸葛亮〈出師表〉。(C)動詞。給/介詞。和。(D)動詞。籌劃/介詞。替。
18(A)頂針。
19(A)司馬光未曾入獄。(C)《資治通鑑》屬編年體。(D)司馬遷因李陵事下獄,隔年受腐刑。
21(D)編年史之祖為《春秋》。
22(C)非受漢武帝的命令,而是受父親遺命而作。
23(A)《左傳》又稱《春秋內傳》,《春秋外傳》指的是《國語》。(C)《左傳》是經部的書,不在二十五史中。(D)《左傳》的文學價值也很高。

24(A)項羽出身江東,由「江東子弟」可判斷為項羽。語出王安石〈烏江亭〉。【語譯】身經百戰之後出現疲態是壯士的悲哀,在中原打了一場敗仗之後從此難以挽回頹勢。江東子弟雖然大有人在,他們還肯追隨君王捲土重來嗎?(B)劉邦。劉邦年輕時遊手好閒,父親常斥責他不如哥哥有成就,即帝後劉邦便得意的問父親自己和哥哥誰比較厲害。語出張方平〈題沛縣漢高祖廟〉。【語譯】劉邦常喝醉酒、個性粗疏狂妄、不事生產,故鄉中陽有田地卻不回去耕作。在亂世中偶然成就功業,還要在父親面前和哥哥分出高下。(C)「一擊」指張良在博浪沙雇力士以鐵椎狙擊秦始皇。十二金人,相傳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收繳各地兵器,鎔鑄為十二座青銅人像。語出陳孚〈博浪沙〉。【語譯】一次驚險的擊殺顯示出張良的膽氣豪俠,這已使天下震動。除了十二金人外,民間怎麼還會有鐵器未被銷毀呢?(D)由「子長」、「李陵禍」可判斷為司馬遷。語出秦觀〈司馬遷〉。【語譯】子長年輕時豪放不羈,開始踏遍全過各地的名山大川。晚年被李陵牽連,發憤著書,將心志寄託其中。
25(A)比喻豪俠、貴家公子/
通曉文學的女子。(B)指通俗的鄉野音樂。(C)形容年輕有為,才華橫溢/年歲大了,容貌衰老。(D)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/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使完,而終至露出虛弱的本質。
26(A)形容威風凜凜,足以左右世局。(B)形容人的力氣強大或志向遠大。(C)特別出色,無人比得上。(D)形容老人眉髮盡白。由題幹可知要填入形容大英雄的詞語,故此選項不適合。
27(A)邊打邊撤退。(B)趁著勝利時追逐攻擊潰敗的敵方。目前為領先的局面,想再贏下去就要趁著自己占上風的時候,故此選項最適合。(C)長期培訓軍隊。(D)僅僅觸及身體便即停止。指比試功夫時,只以分勝負為目的,不傷害到彼此生命的安危。
28(A)形容非常憤怒的樣子。(B)形容非常憤怒的樣子。(C)形容非常憤怒的樣子。(D)比喻人做事反而把自己陷入困境。柔弱的母親在見到歹徒時,一反平常纖弱的形象而衝上去,情緒勢必相當激憤,故此不合。
29(B)「截」足先登→捷。(C)匪「疑」所思→夷。(D)「峙」才傲物→恃。
30(A)高興得不得了/盛怒的樣子。(B)比喻兇殘暴戾之心/比喻臣子對君主的忠心,如犬馬之報答主人。(C)和他人同生死。(D)施小惠而不識大體,比喻姑息少決斷/抓住時機,立刻做出決斷。
31(A)跽:長跪。即兩膝著地,上身挺直。按劍而跽:撫劍挺身,改為跪姿。形容警戒的樣子。(B)箕踞:兩腿舒展而坐,是一種不拘禮法的坐法。(C)正襟危坐:整理服裝儀容,端正地坐好。形容莊重嚴肅的樣子。(D)長跪:直身屈膝的跪禮,以示恭敬莊重。
32(D)出自瘂弦〈婦人〉。從「肖像般的走來」、「拉菲爾的油畫顏料」可推測「那婦人」是一幅畫,而由「我吻一吻她」則可推出畫上的油畫顏料可能會黏在近嘴附近的髭鬚上,故選(D)
33(A)「染指」為貶義。應改成「獲得」。(B)鋌而走險」指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。應改成「奮不顧身」。(C)「捉襟見肘」指生活困頓。故不合。

. 閱讀測驗
答案:1. (1) A (2) C

解析:
(1) (A)兩首詩的觀點不同,杜牧認為「項羽捲土重來未必沒有機會」;王安石認為「江東子弟未必肯為項羽捲土重來」。
(2) (A)甲詩關鍵在項羽肯不肯。(B)乙詩關鍵在江東子弟肯不肯。(D)乙詩的觀點是即使項羽願意渡江重來,江東子弟也未必願意再重來。

【語譯】
()自古以來勝敗乃是兵家常事,不可預料,能忍受恥辱,才是真正的男子漢。如果項羽能重返江東,江東的子弟中有很多才俊之士,將來再次渡水而來,重新爭霸天下,勝負之數,也還不可預知。

()經過多次的戰役,兵力戰力也會疲困,中原一戰,在情勢上已難挽回敗勢。即使江東的子弟仍然還在,是否有人願跟項羽你捲土重來呢?